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规章制度» 处办公室

处办公室

湖南科技大学关于加强教师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科大政发〔2011164号)

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教师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教师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我国师范教育100多年的历史,多数为封闭办学的历史,即中小学师资由单一的师范院校培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除师范院校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以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也开始承担培养教师的任务。未来的中小学师资,不仅来自于师范院校,也来自于其他院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大学的教育学院与教育研究院逐渐成为教师教育的主体。

(二)教师教育专业化。随着社会与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师职业的要求逐渐提高。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专门化职业,教师专业培养的不可替代性正在形成。

(三)教师教育规范化。随着教师教育越来越专业化,必然要求制定针对教师教育的专业标准,以使教师教育规范化。这些标准主要包括:教师的标准、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专业准入和发展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定标准等。

(四)教师教育终身化。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职前教育必须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教师教育的专业发展必须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

二、加强教师教育的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为师范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改革教师教育模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三、加强教师教育的基本目标

(一)树立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在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评价观等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凸显出许多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我校在教师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有必要树立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师教育取得成功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教师专业化实际上就是提高从事教育行业的职业门槛,它必然从某种意义上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也必将提高教师和教育行业的地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高师教育在新课程理念、专业体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均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因而急需通过改革适应并引领基础教育的发展。

四、加强教师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加强教师教育研究和管理

1. 成立教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顾问,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由其他校领导担任,教师教育工作相关的职能处室和教学院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教师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艺术三个研究小组,分别由教务处处长和人文学院、教育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和研究小组组长。

2. 加强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在学校教研经费中拔专款积极支持教育类课题的立项与申报工作,使教师教育研究常规化并提高针对性,以课题研究带动和提升教师教育整体水平。

3. 每年从教学经费拨款中安排专项经费,逐步建设好教师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训练的物质平台。

4. 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实行归口管理教师基本技能归口人文学院,班主任工作技能、多媒体教学设计与操作、CAI课件制作等归口教育学院,艺术类课程归口艺术学院。提高教师授课的专门性,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二)创新培养模式,适应不同人才的发展需要

根据教师的双专业性质和学生的不同需求,积极探索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的“3+1”模式及部分非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模块化,努力提高教师质量规格和专业化水准。“3+1”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各院系进行专业养成,后一年进行专门的教师技能训练,享受师范生的待遇。培养方案模块化即非师范类专业在第四年都安排一个教师培养模块和专业深化模块供学生选择,以发挥非定向型师范的学科优势,并培养各种类型的师资(尤其是职业教育方面的师资)。

(三)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1. 优化课程结构,加大教育类课程比重,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教育类课程主要由教育理论课和教育技能课两部分组成。教育理论课开设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和职业道德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教育技能课开设教师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学科教材教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教师基本技能训练等。通过调整,逐渐使教育类课程达到总学时的20%左右。

2. 精选课程内容,提高教学内容对不同专业的适应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大师范类专业的师德教育;公共基础课的内容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和选择,做到有用和够用;选修课程要合理规划,必须有利于满足专业加深、专业转换或职业适应等需要而系统开设,以利于促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

3. 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互通共享,提高利用率。协调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推进教师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强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发挥CAI课件和网络等媒体资源的作用,实现多种媒体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

(四)加强教育实习,增强实践教学实效

1. 教育实习是教师职前教育中强化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基本途径。为了切实增强实习的实效,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强化教育实习:一是创造条件保证低年级学生每年都有一定的时间到中小学见习,增加师范生对未来职业的感性认识和归属感;二是增加试教、模拟实习的机会,充分利用观摩教学录像、“微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丰富和充实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真实情景感受;三是延长实习时间,逐渐探索10周乃至一个学期的实习模式,让教育实习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一环。

2. 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提高师资培养的质量。采用“校内教师+校外导师”相结合的模式,聘任校外有丰富基础教育经验的教师担任专业发展导师,充分利用校外导师所具备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开展专业拓展活动。

3.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要建立30所比较稳定的实习学校,每年投入一定建设资金,使其成为教师教育的实训基地和改革阵地。

五)改善育人环境,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1. 充分调动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尤其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示范作用。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

2. 积极引导师范类学生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理性地分析、对待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在生活中养成健康的人格。

3. 针对师范学生的思想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教育、了解教育、热爱教育,引导他们在生活和学习的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优良的团队精神和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职业素养。

 

(审稿:曹晨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