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5年湖南省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25〕143号)文件和《关于开展湖南科技大学2025年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暨第十四届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的通知》(本科生院〔2025〕69号)文件精神,经学院推荐、专家评审,评选出校级特等奖13项(12项校本部教育教学成果、1项独立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4项(22项校本部教育教学成果、2项独立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5项(21项校本部教育教学成果、4项独立学院教育教学成果)。
拟推荐获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的13项成果和一等奖11项成果参加湖南省第十四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现将具体名单予以公示(见附件)。
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2025年8月13日-2025年8月19日)。任何单位或个人对评审推荐结果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向受理单位提交书面异议报告,并提供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
受理单位及电话: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院(立德楼303室)
电话:0731-58290212
附件:湖南科技大学2025年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及湖南省第十四届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结果一览表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院
2025年8月13日
附件:
湖南科技大学2025年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及湖南省第十四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结果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成果主持人 |
拟获等级 |
是否推荐省级 |
备注 |
1 |
三元协同,四维同驱,双向赋能:地方高校矿业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余伟健 |
特等奖 |
是 |
|
2 |
E家润心 慧教启智 沃土笃行--地方高校土木类新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孙洪鑫 |
特等奖 |
是 |
|
3 |
全链条融合,多维度赋能:计算机网络课程数字资源开发与分层教学体系创新 |
卢明 |
特等奖 |
是 |
|
4 |
三段递进·三融赋能:地方高校计算机类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梁伟 |
特等奖 |
是 |
|
5 |
“铸魂强基赋能”面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化学化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周智华 |
特等奖 |
是 |
|
6 |
科艺筑基 数智拓维 匠师同育:面向行业转型迭代的建筑新质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余翰武 |
特等奖 |
是 |
|
7 |
地方综合性大学经管类复合型人才“三维三融”培养体系建构与实践 |
戴魁早 |
特等奖 |
是 |
|
8 |
课程筑基 平台赋能 服务铸魂:新时代基层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宋智敏 |
特等奖 |
是 |
|
9 |
地球空间科学工程类专业“亲产业+融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龙四春 |
特等奖 |
是 |
|
10 |
“四实并举 四融聚力 四维联动”地方高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
宾光富 |
特等奖 |
是 |
|
11 |
五育融合·四阶贯通·三重评价——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十年探索与实践 |
赵前程 |
特等奖 |
是 |
|
12 |
从“海牛号”到育人链:科学家精神引领下的三位一体机电类创新人才培养 |
万步炎 |
特等奖 |
是 |
|
13 |
思想铸魂、产教育能、实践砺行——服务地方乡村建设的建筑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王桂芹 |
特等奖 |
是 |
独立学院 |
14 |
思政铸魂 数学筑基 科创赋能 地方高校数学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李冬梅 |
一等奖 |
是 |
|
15 |
价值引领、能力融会、创新驱动:物理学师范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许英 |
一等奖 |
是 |
|
16 |
筑梦乡村栽桃李,燃灯教育种文化 新时代文史类师范生培养模式再塑与实践 |
聂志军 |
一等奖 |
是 |
|
17 |
地方高校外语专业“思政—科技—产业”三阶贯通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
禹玲 |
一等奖 |
是 |
|
18 |
品牌引领·校地联动·红色铸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湘潭实践” |
黄爱英 |
一等奖 |
是 |
|
19 |
艺术教育为人民——齐白石文化浸润下美术师范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赵湘学 |
一等奖 |
是 |
|
20 |
四相共长·跨界共生:材料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刘清泉 |
一等奖 |
是 |
|
21 |
“心与馨”:地方高校服务边疆的美育教育9年创新实践 |
王育霖 |
一等奖 |
是 |
|
22 |
红色铸魂、科技赋能、实践筑基——地方综合性大学师范生培养体系的15年建设与探索 |
谭千保 |
一等奖 |
是 |
|
23 |
“三级联动·四链融合·五维赋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刘东海 |
一等奖 |
是 |
|
24 |
地方高校理工科创新型应用人才“课-赛-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彭丹 |
一等奖 |
是 |
|
25 |
思政引领,数智赋能,五维协同,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王鹏飞 |
一等奖 |
||
26 |
“多维-沉浸-混合-多元”式“混凝土结构”金课建设与教学实践 |
李永贵 |
一等奖 |
||
27 |
四创融合、产教协同——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刘仙萍 |
一等奖 |
||
28 |
“双核+四链+四阶+五维”地方院校机械类专业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 |
牛秋林 |
一等奖 |
||
29 |
“凸显能源特色,推进六维一体”,服务国家能源转型的自动化类人才培养改革 |
刘朝华 |
一等奖 |
||
30 |
“铸魂•强基•精业•兴业”中学化学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刘万强 |
一等奖 |
||
31 |
双碳导育·艺科融合·数智赋能:地方高校建筑学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金熙 |
一等奖 |
||
32 |
三链协同,三新驱动,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高素质跨文化人才 |
曾建松 |
一等奖 |
||
33 |
一体两翼三融:新时代地方综合性大学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
敬龙军 |
一等奖 |
||
34 |
“双链互动、三力支撑、四堂协同、五位一体”产学研一体化新时代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
王茜 |
一等奖 |
||
35 |
“商工融合 三链协同”地方综合性大学经贸类交叉复合人才培养探索 |
吴建军 |
一等奖 |
||
36 |
产教融合下隧道工程一流课程与新形态教材协同育人新范式 |
安永林 |
一等奖 |
独立学院 |
|
37 |
独立学院“五位一体”美育浸润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唐璟 |
一等奖 |
独立学院 |
|
38 |
四驱动四融合四提升,全方位培养安全工程领域创新性人才 |
游波 |
二等奖 |
||
39 |
创新与价值引领并重的全课程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工业工程专业为例 |
周志华 |
二等奖 |
||
40 |
四阶联动·虚实互融:测控专业“学创共生”阶梯式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 |
凌启辉 |
二等奖 |
||
41 |
新工课背景下“任务+竞赛+项目”协同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
陈祖国 |
二等奖 |
||
42 |
思专融汇、课程强基、赛训赋能-地方高校化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十五年探索 |
刘国清 |
二等奖 |
||
43 |
价值引领·学科融通·产教协同·服务赋能——应用统计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
李正阳 |
二等奖 |
||
44 |
“三链贯通、竞赛驱动”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刘琼 |
二等奖 |
||
45 |
赛教融合视域下模电课程"三阶四维"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
唐海波 |
二等奖 |
||
46 |
“一核两翼三径四维”:地方普通高校生物类本科实践育人的二十年探索 |
王海华 |
二等奖 |
||
47 |
“三步引导、三力提升”植物学课程群基于植物视频库建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
张煜 |
二等奖 |
||
48 |
三阶贯通·四维融合·五位一体 产品设计“全链式”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与实践 |
王沈策 |
二等奖 |
||
49 |
新文科新闻传播学“工作室制度-实践项目-训练营”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建构 |
王超群 |
二等奖 |
||
50 |
“三个课堂”协同助力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
周建华 |
二等奖 |
||
51 |
数字赋能、产教融合:新文科背景下雕塑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
郑先觉 |
二等奖 |
||
52 |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_基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基本功大赛 |
杨骐玮 |
二等奖 |
||
53 |
“三协同、四驱动、五融合”:公共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戴年红 |
二等奖 |
||
54 |
“特色牵引、虚实共生、四链协同”现代测量学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及应用 |
韩用顺 |
二等奖 |
||
55 |
竞赛引领,产教融合驱动下的“四维一体”创新型地学人才培养体系 |
肖巍峰 |
二等奖 |
||
56 |
跟班式“2+2”采矿特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吴根水 |
二等奖 |
||
57 |
“两个结合”引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维融合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
段尊群 |
二等奖 |
||
58 |
价值引领 知识创新 实践赋能:土木工程专业“三螺旋”育人模式创新与成效 |
曾超峰 |
二等奖 |
||
59 |
基于OBE理念的多元协同教学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
张华 |
二等奖 |
独立学院 |
|
60 |
三元三导三真五同——基于项目制的电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
席在芳 |
二等奖 |
独立学院 |
|
61 |
展教融创 项目赋能 名师引领的国画方向综合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
刘坚 |
二等奖 |
独立学院 |
|
62 |
独立学院“三结合、四层次、五保障”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
朱红梅 |
二等奖 |
独立学院 |